
1933年2月的一个冬末,陈浅伦的表哥不远千里来到马儿岩看望他。当时,陈浅伦已是红29军的军长,但和普通战士一样,过着简朴的生活,吃着简单的粗茶淡饭。表哥看到这一幕,疑惑不解地问:“我以为你现在是大官了,日子该过得很富裕吧,怎么会是这般清贫的生活?你放着家中的美味佳肴和温暖的床铺不睡,偏偏选择住在破庙,吃着粗糙的饭食,究竟为何?”陈浅伦微笑着回答:“我们红军打革命,不是为了当官发财,而是为了让天下所有受苦的人都有饭吃,有衣穿,能过上好日子!”
陈浅伦这番话毫不做作,极为真诚。他的父亲是陕西西乡一带的乡绅,家境十分富庶。然而,陈浅伦并不满足于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,成为一个纨绔子弟。19岁时,他来到汉中求学,在那里接触到进步思想,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。毕业后,陈浅伦受组织的委派,先后在上海和陕西从事地方工作,还担任过陕南特委书记。因为叛徒的出卖,陈浅伦曾两度被捕,但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,他始终坚守信念,没有透露半点机密。
在组织的帮助下,陈浅伦最终获释,并被派回家乡开展武装斗争。然而,组建队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陈浅伦费了几个月的时间,才成功发展了十几名骨干。正当他感到焦虑不安时,一支叫做“神团”的武装队伍主动找到了他。这支队伍的头目叫张正万,他带着几十名手下和不少武器,为什么要选择投奔陈浅伦呢?
展开剩余71%原来,张正万和陈浅伦早有渊源。那时张正万还是一名为大地主熊振川做保镖的小人物。熊振川和陈浅伦的父亲关系密切,两家经常往来,因此张正万认识了陈浅伦。虽然张正万比陈浅伦年长几岁,但他始终称陈浅伦为“大哥”。后来,陈浅伦去了汉中读书,加入了革命,而张正万则在熊振川的支持下建立了“神团”,逐渐发展壮大,拥有了一百多号人和几十条枪。
有了队伍和武器后,张正万的野心迅速膨胀,不再听从熊振川的指挥,甚至多次暗中抢夺他的货物。两人的关系迅速恶化,最终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。熊振川多次请保安团出兵攻打张正万,但无论是被打败还是被逃脱,始终无法制服这支武装。后来,熊振川用重金请来国民党正规军,结果张正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手下几乎全军覆没,只得逃入山中藏匿。
得知陈浅伦回乡拉队伍,张正万便带着剩余的手下从山里走了出来。陈浅伦正为无法拉起队伍而苦恼,看到张正万主动投靠,欣喜不已,认为这简直是及时雨。队伍很快有了基础,不久后,陈浅伦决定在鸡公山发动起义,并任命张正万为总指挥。但遗憾的是,这次起义很快就以失败告终,陈浅伦被敌人追击。关键时刻,张正万带领队伍冒死掩护陈浅伦成功突围。
张正万曾在陈浅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,既主动投靠,也帮助他脱险,因此,陈浅伦把张正万当做了自己的亲信。不久后,红四军给予了陈浅伦大力支持,帮助他建立了红29军。尽管陈浅伦身为军长,出身乡绅,但他生活依旧简朴,和战士们一样住在破庙里,吃着粗茶淡饭,一点也不搞特殊待遇。然而,张正万却无法忍受这种艰苦的生活,他多次背着陈浅伦抢夺百姓财物,甚至霸占了他人的妻子。
当陈浅伦得知这一切时,十分震怒。他狠狠训斥了张正万,并决定撤掉他游击司令的职务。然而,张正万心中愤恨,对陈浅伦心生怨气。正好,敌人调集了重兵对红29军发起了进攻,张正万趁机背叛,带领部队包围了陈浅伦的驻地马儿岩。在这次突袭中,正在开会研究敌情的红29军高级将领,副军长刘瑞龙侥幸突围,然而陈浅伦、政委李艮和其他十多名干部不幸遇难。
脱险后的刘瑞龙进入红四军,之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在华东野战军担任过后勤司令员兼政委,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,他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