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转自:保山日报
本刊特约撰稿人 赵仁贤
按惯例,每年国庆我们全家都会出去旅游,今年本计划去远方,却因工作原因取消行程。七岁的儿子为此生了一夜闷气,我只好妥协,答应带他在隆阳区内走走。作为在隆阳生活15年的人,我早已踏遍这里的村村寨寨,本以为不会有新奇发现。可牵着儿子的小手,以归人的心境重走旧地,竟像重读熟书,读出了全新意味。
假期第三天清晨,我们驱车往潞江坝去,这段路我已往返数百趟。秋日阳光给高黎贡山镀上温和的金色,儿子趴在车窗上,对着我司空见惯的风景问个不停。第一站是勐赫小镇,这座由废弃糖厂改造的地方,红砖墙上爬满绿植,老厂房与现代建筑交错,藏着热带河谷的慵懒生机。儿子在花田奔跑惊起蝴蝶,妻子陪他玩耍,我却坐在榕树下处理工作,心里满是疑问:真有这么高兴吗?
直到工作告一段落,我抬头望见怒江江面像一条安静的银带,熟悉的景象竟多了几分美妙。看着儿子在我前面跑跳,一会儿问建筑风格,一会儿说棕榈树的故乡,甚至讲“勐赫”的由来。那一刻我忽然恍惚:这个总没时间陪伴的孩子,竟悄悄长大了。
午后我们去了新寨咖啡庄园,76万块砖砌筑的建筑,像隐于山野的智者。庄园里的咖啡博物馆,陈列着数百件旧物,诉说着潞江坝的咖啡史。我向来只知保山小粒咖啡味美,却从未细究它的过往。我带儿子亲手采摘红色咖啡果,看他小心翼翼放进篮子的专注模样,忽然懂了:传承从不是宏大叙事,而是藏在日常的微小体验里。我们一起研磨、冲泡,当咖啡氤氲出热气,我品出了这片土地更深的滋味——从前旅途追求抵达终点的成就感,而今慢下来,享受的是每一步的专注与期待。
傍晚驱车去蒲缥,是因为心里一点怀旧的念头。老街旧巷总让时间变慢,我们找了家寻常宾馆安顿,儿子仍想出去玩。我虽疲惫,却拗不过他的热情,本想去梁金山故居,抵达时却已闭馆。站在门口,我给儿子讲梁金山的故事,他听得认真,还趴在门缝往里瞧。夕阳下的铁锁泛着幽光,门板上模糊的雕花,仍能看出马帮铃铛的纹路。“爸爸,梁金山是不是像奥特曼一样厉害?”他转头时,鼻尖沾了道浅印。我蹲下来替他抚平,看着墙上斑驳的老照片,忽然想起十五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的场景——那时只觉得故事遥远,如今却从儿子眼里看见了光。
暮色渐沉时,儿子看到“蒲缥温泉”的牌子,吵着要去。我一连问了几家都满客,最后在村内找了家农家温泉,20元一个池子虽简陋,却很干净。浸入水中,整日的疲乏消散,儿子的笑声在夜色里格外清脆。想起往日假期在热门景区人挤人的窘迫,我忽然懂了“回归”的含义:不是倒退,是洗去浮华后,找回与自我、与至亲相处的本真节奏。这一夜,我们睡得格外香甜。
原本计划次日回城工作,妻子却劝我再陪孩子一天。我思索片刻,决定暂缓工作,一家三口去了熟悉的青龙街。国庆的青龙街比往日热闹,这条被徐霞客称为“板桥孔道”的古街,石板路光滑如镜,古驿商铺连排成片。儿子对非遗文创店充满兴趣,我则留意着桂香楼、芝兰轩这些承载着隆阳人的味觉记忆老字号。我们买了个刚出炉的破酥包,儿子吃得满嘴是油,憨态可掬。这市井的烟火气,比任何壮丽风景都让我心安。
逛完青龙街,本想去瓦房的大横山草甸,却在老茶馆门口遇到了从昆明来的大学同学,也是一家三口。他说最大的遗憾,是上大学时没到过水寨——那个被徐霞客称为“入滇第一胜”的地方,是他多年未圆的梦。十多年未见,同窗之情依旧温暖,我决定改变计划,陪他去水寨。
往水寨去的路上,山间风渐凉,两个孩子在后座打成一片,我和同学坐在前排,聊起大学时的趣事——当年我们本约着去水寨,却因各自琐事搁置,这趟行程竟拖了十几年。“以前觉得保山太小,总想往大城市闯,现在才发现,这里的每座山、每条路都藏着念想。”同学指着路边褪色的路牌,我顺着望去,见白雾从高黎贡山的褶皱里漫出,裹住半山腰的茶园,像给青山系了条纱巾。儿子突然探出头:“爸爸,徐霞客是不是也看过这样的云?”我想起昨晚讲的游记片段,笑着点头。
到水寨时已近正午,一位穿蓝布衫的大爷主动引路:“顺着石板路走,能到双虹桥,徐霞客就是从那儿入滇的。”孩子们拉着手往前跑,我和同学跟上,才发现这路满是韵味——青石板发亮,缝隙嵌着苔藓,每隔几步就有深浅不一的马蹄印。“以前马帮运茶运盐,天天走这条路,硬生生踩出来的。”同学蹲下来,指着一个深印子,儿子把小拳头放进去比对,眼睛瞪得圆圆的。大爷笑着补充:“水寨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,以前晚上驿站拴满马,灯笼照得整条街亮堂堂的。”
离开水寨古道,我们到了梯云路头。我和同学决定让妻子带孩子驱车去霁虹桥等候,我俩逐级而下。这条路更逼仄崎岖,石阶高低不平,覆着湿滑青苔,旁边是潺潺溪流与陡峭山壁。我们聊着大学时光,想象着当年马帮络绎不绝的场景。同学忽然指着石阶中央一道深痕:“这是马蹄长期踩出来的印子,比水寨的还深。”风带着澜沧江的潮气吹来,野山茶花瓣落在石阶上。我轻声说:“以前觉得‘传承’宏大,现在才懂,就是一代代人踩同一块石头,看同一片山,把故事从老人口里传到孩子耳朵里。”
走了半个小时,我们在一块青石板上歇脚。同学递来一支烟,轻声说:“我这次来,是想替我爸走一趟——他年轻时走茶马古道到过水寨,现在走不动了,我拍点照片回去给他看。”我心里一暖,想起儿子昨晚的笑声,还有他趴在梁金山故居门缝的模样:“我以前总觉得陪家人、看家乡风景来得及,直到儿子生我气,才知道有些时光错过了就补不回来。”
归家途中,儿子已在我怀中熟睡。开着车,我心中满是平静的喜悦。这次寻常的游玩,意义远胜过以往任何一次长途旅行。我终于领悟,人生的真谛从不是走多远、看多少新奇风光,而是能否慢下来,带着回归的心,重新发现身边熟悉的风景与人事。往后的假期,我想牵着家人的手,在隆阳的山水间,继续这场缓慢而深情的回归,在熟悉里寻新奇,在平静中得富足。
睿迎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