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伊利股份披露中报。
2025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收增长3.37%至619.33亿元,归母净利润下降4.39%至72亿元,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31.78%至70.16亿元。分析发现,公司的货币资金下滑幅度显著,短期借款、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幅较大。
数据显示,自公司2024年5月披露回购计划以来,截至2025年9月15日累计回购4054万股,耗资约10.07亿元。多家乳品公司在近1年进行过股份回购,其中蒙牛乳业、维他奶国际的回购规模相对靠前。
奶粉及奶制品、冷饮产品收入贡献增长伊利股份成立于1993年,产品类型包括液体乳、奶粉及奶制品、冷饮产品等,拥有伊利、安慕希、金典、金领冠、巧乐兹等诸多品牌。
液体乳目前是伊利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,2025年上半年液体乳收入达361.26亿元,占总收入的58%。同期,奶粉及奶制品、冷饮产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7%、13%。从近几年的占比来看,液体乳占比在逐年下滑,奶粉及奶制品、冷饮产品业务占比持续保持增长。
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国内生鲜乳(原奶)平均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滑,目前原奶价格逼近3元/公斤,位居近十年最低位,主要系国内乳品市场目前处于供大于求。
受国内原奶价格下滑影响,2021年以来,伊利股份毛利率不断回升,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36.1%。其中,液体乳毛利率约31.74%、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达44.1%、冷饮产品毛利率39.21%。
去年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2023年之前,伊利股份营收持续上涨至1261.79亿元,2024年营收下滑8.24%至1157.8亿元,归母净利润2024年下降18.94%至84.53亿元。
分析发现,2024年的利润大幅下滑与公司计提46.76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有关。
2021年,伊利股份为拓展奶粉业务,分批收购澳优乳业股权。截至2024年末,伊利股份持股澳优乳业60.13%股权,形成商誉账面原值51.92亿元,占当年伊利股份的商誉原值的绝大部分。
2024年,伊利股份对澳优乳业计提商誉减值30.37亿元。经推算,期末澳优乳业的商誉余额为21.55亿元
澳优乳业在港股上市(1717.HK),从事生产、营销及分销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业务,其中羊奶粉占2024年营收的49.9%、牛奶粉占28.5%。2022年以来,澳优乳业业绩增长滞缓,2025年上半年,实现营收38.87亿元,同比增长5.53%;净利润1.8亿元,同比增长24.12%。
2025年上半年,伊利股份营收增长3.37%至619.33亿元,归母净利润下降4.39%至72亿元,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31.78%至70.16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的利润下滑则与存货跌价、坏账、投资亏损有关。
分析发现,伊利股份货币资金自2023年的433.72亿元下降至2025上半年的175.55亿元,期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、其他流动资产增加。同期,公司短期借款、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、其他流动负债大幅上升,公司流动资金压力有所上升。
回购超10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,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,持股10.6%;呼和浩特国资委持股8.51%;董事长潘刚持股4.53%。
2024年5月,伊利股份披露股份回购计划,计划未来12个月内回购10亿元至20亿元。自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,公司已累计回购4054万股,约10.07亿元。
2024年至2025年9月15日,在A、H股上市的乳品类企业中有不少公司在进行回购。蒙牛乳业、维他奶国际的回购金额分别达到5.67亿港元、2.39亿港元,规模靠前。此外,贝因美、均瑶健康、皇氏集团、李子园、新乳业等公司回购规模超过5000万元。
(文章序列号:1967510534060380160/PLH)
睿迎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